中国篮球协会(CBA)联赛进入休赛期,但各俱乐部的引援工作并未停歇,据多方消息证实,包括探长、广厦、北京、辽宁、山东、山西、上海、天津和同曦在内的至少8支CBA球队,已派出专业团队前往美国,进行外援考察和洽谈工作,这一大规模行动凸显了新赛季外援竞争的白热化趋势,也为CBA联赛的战术升级和商业价值提升埋下伏笔。
赴美考察的背景与动因
CBA联赛自实行外援政策以来,优秀外援已成为球队战绩的关键变量,上赛季,多支球队因外援选择不当导致战绩波动,例如山东队因外援伤病问题止步季后赛首轮,而广厦队则凭借奥卡福和琼斯的稳定发挥闯入四强,此次集中赴美考察,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:一是NBA发展联盟和欧洲联赛的球员市场变动,为CBA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;二是CBA外援薪资帽政策调整,球队需更精准匹配性价比高的外援;三是2023-2024赛季赛程延长,对外援的体能和适配性提出更高要求。
探长队作为上赛季新军,此次由总经理李剑亲自带队,重点考察NBA夏季联赛中的锋线球员,广厦队则延续其“实用型外援”策略,球探团队已接触多名具备防守能力的后卫,北京队和辽宁队作为传统强队,考察范围更广,从内线护框到外线投射均有涉猎,辽宁队尤为关注替补外援的引进,以缓解福格和莫兰德的年龄压力。
具体考察进展与潜在目标
各队的考察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,山东队瞄准了前NBA球员泰勒·贝和贾文特·斯玛特,二人均以防守见长,符合山东队强调团队防守的建队理念,山西队则对得分手情有独钟,正在评估发展联盟得分王杰森·普雷斯顿的状态,上海队凭借其国际资源,已与多名拥有欧洲联赛经验的球员展开谈判,其中包括上赛季效力于西班牙联赛的锋卫摇摆人多米尼克·琼斯。

天津队和同曦队作为中游球队,更注重外援的性价比,天津队主教练张庆鹏透露,球队希望寻找一名兼具组织和得分能力的后卫,以弥补林庭谦离队后的空缺,同曦队则延续“青年军+实用外援”模式,重点关注年轻且运动能力突出的球员,例如上赛季在NBA G联盟场均砍下22分的后卫乔丹·贝尔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考察不仅限于球员能力评估,还包括性格适配性和文化融入度,广厦队球探负责人王博表示:“外援需适应CBA的高强度赛程,同时要能融入更衣室氛围,我们正在综合评估球员的职业态度和团队意识。”
外援政策与联赛影响
CBA外援政策近年持续调整,2023-2024赛季可能进一步放宽外援使用限制,联赛允许每队注册4名外援,但每场比赛仅可报名2人,若政策放开,球队对外援的依赖度或将提升,这也解释了此次多队赴美的迫切性。
中国篮球评论员杨毅分析称:“CBA外援选择正从‘明星导向’转向‘功能化’,球队不再盲目追求大牌,而是更注重外援与本土球员的化学反应。”例如辽宁队成功引进莫兰德后,其挡拆战术与赵继伟的配合成为联赛典范,此次考察中,多支球队明确表示,将优先选择能执行复杂战术、且愿意参与防守的外援。
挑战与未来展望
尽管赴美考察为球队提供了直接接触球员的机会,但挑战依然存在,一是NBA球队裁员潮尚未开始,优质外援可能待价而沽;二是国际联赛如欧洲篮球冠军联赛的竞争,抬高了外援薪资预期;三是中国球员的成长需求,要求外援不能过度占用球权。
对此,北京队总经理张云松表示:“我们将平衡外援得分能力和团队协作性,避免重复上赛季吉布森与方硕位置重叠的问题。”山东队则计划通过试训进一步筛选,主教练丁伟已赴洛杉矶组织小型训练营。
从联赛层面看,外援引进的精细化趋势,将推动CBA整体战术水平提升,上赛季,萨林杰、布莱克尼等外援的出色表现,不仅帮助球队取得佳绩,还提升了联赛观赏性,若此次考察成功,新赛季的CBA可能涌现更多“多功能型”外援,进一步缩小与欧美联赛的战术差距。
随着8月外援注册窗口临近,各队的竞争将进入关键阶段,此次大规模赴美行动,不仅关乎单赛季战绩,更可能重塑CBA的外援引进模式,未来一个月,球员市场的动向将成为中国篮球界关注的焦点。
    			
    		
    		
评论列表